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將你的心靈從虛擬天堂回歸基督靈性

將你的心靈從虛擬天堂回歸基督靈性

 

 費爾巴哈:所謂思想,就是感官進入人腦的結果!...無神論自然唯物共產社會經驗主義與一神論上帝唯心資本帝國主義是嚴重對立的兩個陣營。~(除非被神揀選帶領感官認罪悔改,親自體悟神恩親身經歷神的國與神的義,經由奉獻行為彰顯榮耀天主天父上帝的帶領。將你的心靈從虛擬天堂回歸基督靈性---因為自古至今世界精英主流人類群<織田信長成吉思汗天可汗>一直都在虛擬創造流動商品服務行銷互惠互益天堂樂土價值...資本帝國主義信眾虛擬了上帝的國度!)

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潛意識不是修持的目標-別留戀潛意識帶來的小神通(轉載文章)


潛意識不是修持的目標-別留戀潛意識帶來的小神通(轉載文章)

http://wap.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405

陳士東

    時下,氣功界有一大群人大力提倡感覺,認為修持應“跟著感覺走”,一切的一切讓潛意識支配。感覺可信嗎?潛意識萬能嗎?更有甚者,提倡什麼“一無所知、一無所求、一無所有”的傻子功,引導初學者走向了誤區。我在《氣功縱橫》九五年第四期上發表的《頓悟與人天相應()》一文中,早已指出了這種修持方法的弊病,氣功態不是傻子態,如是則天下的傻子豈不都成了不修自得的氣功大師。無為也不是消極地遁世,而是一種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精神狀態的高極境界。修持是什麼?其實修持亦不外乎是一種方便法門,是用來解脫人而不是用來束縛人的,修持者切不要自造執著,不要作繭自縛。

    佛家指出,勤于修持而又抱住理論不放的人是“我空法有”的偏見,禪宗說這是在研究古人腳印,這種人只會是一個知解門徒,一生也不會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當今氣功界雖有人證悟到“我空法空”,但亦有偏頗,知道什麼都舍,但你那要舍的念頭又怎捨得了。他們雖知坐忘和忘我是真空,卻執著忘我是什麼都沒有,事實上這種見解和修持十分有害於人,這樣達到的空是頑空,修持久了會使人變呆變傻,那可真的成了名副其實的傻子功。修潛意識者的弊病亦在於此,整日無知無想,壓制意識等待潛意識出現,連走路甚至工作也混混沌沌的,使人成了一群行屍走肉。為什麼有的功能者在表演完功能後神情恍惚,一段時間內拿著水瓶卻忘了倒水,並且在表演時會有一個沉寂的等待過程,就是因為他修的是潛意識。而修顯意識的人,表演功能時則不受時間、場地等環境的阻礙,隨時可做且談笑自如。另外,修潛意識的人與修顯意識的人所表現的功能功力也是不同的,同樣的開天目者,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修潛意識的人就看不到修顯意識的人所看到的層次。潛意識存在著功能這是肯定的,一切意識皆具有功能,只不過有大小之別,若將顯意識修持成就,功能則更為顯著,佛家稱此類人為大善智識。潛意識又稱下意識,因其在意識之下伏藏故名之,國外一些學者又稱其為無意識。潛意識有與宇宙溝通資訊的功能,由它傳遞的資訊往往超出未修持時顯意識的認知範疇。心理學家榮格說:“個人化的人通過他對無意識的領受,而與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甚至與無機物,與日月星辰建立起一種親緣關係來。”所以,潛意識雖具神通,但它亦有人我執、法我執的缺點,凡事凡物俱以“我”為中心,因為它的下面還有一個幕後總管――“我”(種子識)。我在《頓悟與人天相應()》中已說過,若沒有種子識這個知識寶庫做為根源,潛意識的神通是絕對無法實現的。另外,潛意識也不是道家所說的元神。而在佛家來說,潛意識不過是妄心,種子識才是相對的真心《西遊記》中真假猴王即是真心與妄心的寫照。代表妄心的六耳猴善聽善言,但在佛光普照下仍現了原形;表示真心的美猴王(意馬心猿故喻心)雖神通廣大,但也要有緊箍咒來管制它,而觀音傳唐僧緊箍咒即定心真言真心不覺亦不能成就,只有到了西天見到佛(佛者覺也)後,才得了個金身正果(轉識成智)。《西遊記》中美猴王名悟空,有詩雲:“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為悟空命名的是他的老師須菩提,須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論證“諸法皆空”著稱,故又叫“解空第一”。他賜給悟空的法名,是希望早日領悟佛門要旨,而悟空又非心和菩提莫屬,心能生智,菩提就是智。通過感官得來的認識稱之為識,亦名俗智;佛智亦稱聖智,或稱真智。識與智有什麼不同呢?簡單地說,智就是不執著,識就是執著。佛家經典極力反對追求識的修持和見解,《諸佛要集經》卷上雲:“唯歸於慧,不取識著”。《阿差末菩薩經》卷六指出:“入於佛慧,消除俗智。”佛教有四依之說,即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八識雖各具神通,但其仍為識,是識就是辨別執著,故有轉識成智之法。《大智度論》指出:“智乃心照明之德,可與法性契合。學人宜定止妄識,策發真智。佛門大法諸層次的第一階段便是“假借修真”,身假心真,心假性真,故借假修真。練功要知道自己在練功,這樣才能保持功在自身,永不退失。同時利用第六意識觀想熏習第八種子識,使其轉化為大圓鏡智,現出種種幻想,這是因為人都具有的妄想心在顯示,藏密功認為意識底層有“八十性妄――八十種生來便有的具迷妄性的心理功能。顯示這些幻想(妄心)的原因,就是要認知它們,以聖心破凡心,達到(種子識)(顯意識)合融的境界,使顯意識具有無窮的功能。聖心破凡心的過程即心殺境的過程心殺境則聖,境殺心則凡(爽頭心得:境迫心的原點還是"妄想迫心"...心殺境的意義在於"知迫歸真",定睛在主,認罪悔改,因信稱義,遠離妄想,順天應人,為所當為,依神顯境即證"神愛世人",等同證得佛性圓滿光明"佛光普照"!)。凡心未破的人有八十性妄,又怎麼可信感覺是真呢?當今世人不能成就大智慧就是留戀潛意識帶來的小神通,神通只是修持中會出現的證會物,而我們的目標是徹悟(爽頭心得:1吃飽,2穿暖,3思考,4淫愛,5慾望,6開心,7活下去!..."飽暖思淫慾開心活下去"是飲食男女芸芸眾生的人生七件重要真理喔!...神愛世人,定睛在主,不愛也是一種愛。)

 此文原刊登於《氣功與體育》雜誌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121000A包容心物:「我思故我在」?


包容心物:我思故我在? 
包容心物:就是那個包容我與我思的我在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法身真理一直都在!唯有真愛純真的力量能包容與接納自我矛盾悖論,更崇高的真誠,神愛世人,定睛在主,為主而活!~感恩感謝天主天父上帝耶和華,感恩感謝主耶穌基督。

缸中之腦,又譯桶中之腦(英語:Brain in a vat),是知識論中的一個思想實驗。

實驗的基礎是人所體驗到的一切最終都要在大腦中轉化為神經訊號。假設一個瘋子科學家、機器或其他任何意識將一個大腦從人體取出,放入一個裝有營養液的桶里維持著它的生理活性,超級電腦通過神經末梢向大腦傳遞和原來一樣的各種神經電訊號,並對於大腦發出的訊號給予和平時一樣的訊號反饋,則大腦所體驗到的世界其實是電腦製造的一種虛擬實境[1],則此大腦能否意識到自己生活在虛擬實境之中?

這個思想實驗常被參照來論證一些哲學,如知識論、懷疑論、唯我論和主觀唯心主義。一個簡單的論證如下:因為桶中之腦和頭顱中的大腦接收一模一樣的訊號,而且這是他唯一和環境交流的方式,從大腦中角度來說,它完全無法確定自己是顱中之腦還是桶中之腦。如果是前者,那它的想法是正確的,他確實走在大街上或者在划船。如果是後者,那它就是錯誤的,它並沒有在走路或划船,只是接收到了相同的電訊號而已。一個大腦無法知道自己是在顱中還是桶中,因此這世間的一切可能都是虛假的、虛妄的。那麼什麼是真實?

從生物學的角度講,個體對於客觀存在的認知或判別取決於他所接收的刺激,假設桶中腦生成一系列「測試用」反應用於檢測自身的認知,同時「系統」又能及時給予相應的刺激作為回應,此時問題的結症就不在於桶中腦對於世界的認知,而在於「觀察者」自身對於世界的認知。自身存在的客觀性被質疑,在一個完全由「刺激」創造的「意識世界」中將形成一個悖論。

桶中之腦是由哲學家希拉蕊·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歷史》(Reason, Truth, and History)一書中提出。它有許多思想原型,如莊周夢蝶、印度教的摩耶、柏拉圖的「地穴寓言」、笛卡爾的「惡魔」和「我思故我在」

這一思想影響許多科幻小說和電影:

《駭客任務》:人類生活在母體建立的虛擬實境之中充當能量來源。

《全面啟動》

《啟動原始碼》

《飛出個未來》

《異世奇人》

相關條目[編輯]



將你的心靈從虛擬天堂回歸基督靈性

 

 費爾巴哈:所謂思想,就是感官進入人腦的結果!...無神論自然唯物共產社會經驗主義與一神論上帝唯心資本帝國主義是嚴重對立的兩個陣營。~(除非被神揀選帶領感官認罪悔改,親自體悟神恩親身經歷神的國與神的義,經由奉獻行為彰顯榮耀天主天父上帝的帶領。將你的心靈從虛擬天堂回歸基督靈性---因為自古至今世界精英主流人類群<織田信長成吉思汗天可汗>一直都在虛擬創造流動商品服務行銷互惠互益天堂樂土價值...資本帝國主義信眾虛擬了上帝的國度!)

 

自然界的物質,不論是無機物還是有機物,都是按照自然規律自然形成的,是不斷產生、不斷變化、不斷運動、不斷消亡東西。研究認識這些由自然界必然產生的東西,就是唯物主義
相反,自然界不存的東西(例如神靈)
由人們心中為了一定的目的(例如交換)想像出來的東西(例如價值)就是唯心主義 

只要製造這些東西的條件消滅了的時候。這些東西也就不存在了,例如。價值是為了產品的交換由人們想像出來的東西,當產品的交換取消了的時候,價值自然就被人類拋棄了!因為自然界並不產生價值這個東西!

 

心物二元論是一個心靈哲學的課題,由笛卡兒最早正式的提出。

 

心物二元論的根本論據是指人是由「心靈」和「肉體」兩部份所組成,與唯物主義強調「一個人的肉體就是它的全部」這種論據相對立。

 

神愛世人定睛在主,是神先"揀選"人的!仰望天主天父"阿賴耶識"人心第八識這顆屬世的種子栽進上帝的靈土裡,在神的國神的義中發芽,彰顯神的榮耀!
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一二:24

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120000A更崇高的真誠,神愛世人,定睛在主,為主而活!-「存在意義治療法」




更崇高的真誠,神愛世人,定睛在主,為主而活!-「存在意義治療法」

 

1.        求意志的意義

 

a.        人要尋求意義,是其生命中原始的力量。

 

b.       這個意義是唯一的、獨特的,惟有人能夠且必須予以實踐。

 

c.        人要創造他自己,他要設計其自身的「存在」,也就是說:他設計自己,包括「我應該是什麼?」或「我應該成為什麼?」而存在的意義並非由我們來創造,而是要由我們去探尋發覺的。

 

d.       「價值觀」並非人的內驅力,它不能「推動」人(push),反而「拉扯」人(pull)

 

e.        人不會被驅使去做道德的行為,而是他「決定」要作合於道德的行為。

 

2.        存在的挫折

 

a.                                一個人求意義的意志也能遭受挫折

 

b.                                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幫助人在最壞的情況中還能活下去,除非人體認到他的生命有一意義。

 

c.                                人真正需要的並非不緊張,而是為了某個值得的目標而奮鬥掙扎。

 

d.                                求意義的意志受到挫折,於是用其他不同的作為取代,像是求權力的意志、求金錢的意志、求享樂的意志……等。

 

e.                                每一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

 

f.                                 只有藉著「負責」來答覆生命。「能夠負責」(Responsibleness)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g.                                使病人深深的理會到他自己的責任,因此必須讓他自由抉擇,為了什麼?對什麼或什麼事負責?把判斷的責任還給病人

 

h.                                人是一種能夠負責任的受造物,他必須實現他潛在的生命意義。生命的真諦必須在世界中找尋,而非在人身上或內在精神中找尋,因為他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

 

i.                                  為什麼人在某些情況下,寧願受苦,只要他確定自己的苦難具有意義即可。例如癌症,如果醫生既不能治癒這種病,也無法減輕病人的痛苦,就應該激發他的潛能去實現痛苦的意義,更進一步還要使病人再獲得受苦的能力。因此,需要去發掘痛苦的意義。

 

j.                                  在集中營裡的某些天,其他難友的疑問是:「我們能在集中營活下去嗎?如果不能,所有的痛苦便沒有意義!」但困擾作者的是:「所有生命中的痛苦,我們四週的死亡,有意義嗎?如果沒有,那麼人的生命終究毫無意義。如果生命的意義只依賴一些偶發事件,那麼人生終究不值得一活。」

 

k.                                生命中唯一真正短暫無常的部分,是他的潛在力。所以人必須不斷地抉擇,何者成為生命的痕跡,什麼樣的事物成為他存在的里程碑。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被毀滅,也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被廢除,存在過了就是一種最確實的存在。

 

l.                                  存在意義治療學牢記著:人類存在的短暫性本質,它不僅不悲觀,反而非常積極。

 

m.                             人是可以自由決定的,決定皈依天主或反對天主,以及決定心向著人還是反對人。若非如此,那麼宗教只是一種妄想,而教育只是一種錯覺。

 

n.                                一個精神醫師應該將病人視為一個能夠自我決定的「人」,而不是一部機器。一個無法治療的精神病患可能失去了他的「有用性」,但是仍然保有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如果病人再也沒有人性的尊嚴了,那麼「安樂死」就可以使用了。

 

o.                               那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已經守住了,要相信,要喜樂,你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主必要纪念一切神的人!神愛世人,定睛在主,為主而活! http://lesaa.org/cn/news/?latestnews-1-75

 

心得分享:

 

人生在世,我們經常會觸及到的就是人活著有什麼意義?我是一個儒家信仰者,我相信人性本善,因此人的一生在於實現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換言之,不斷擴充人與生俱來的天賦善性,不斷的「與人同善」便是生命的意義。可是即便這是我的信仰,我仍不免在困頓之餘,對人性產生動搖。雖然我終究還是相信人性,可是如果人性本善,何以呈現出來的結果可以如此地南轅北轍。是以「生命的意義為何?」這樣的問題一直存在。

 

更進一步我開始思考,除了今生之外,生命的意義可以從過去來承接嗎?可以探向未來嗎?如果生命具有某種超越肉體形式而存在的永恆性,那麼過去的種種勢必影響將來,而現在的一切作為也必將因為過去所種下的因,必須付出該有的代價,並且現在的努力也將影響到未來。

 

如果生命是永恆的,那麼此生的一切從生命之流來看便是連續性的,就如同一趟旅程,我們可能為了休閒度假、可能為了開拓視野、可能為了追求新知、可能為了某種目的而出發、……這樣的旅程在生命中,無論如何都應該有其意義與目的。但是,由誰決定?誰可以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為何?即便我努力的探索之後,我總是期待著有一個終極的歸宿,然後有人為給我一個原先就放置在那裡的標準答案,好讓我可以評斷這一生!

 

可是,從這本書的角度來看,從弗蘭克的經驗來看,這樣的想法看來只對了一半。生命確實應該是永恆的,不然人生的荒謬將遠超過「薛西佛斯的神話」,因為我實在無法理解生命是一段在一個瞬間即可斷滅,而無始無終。果真如此,生命不必有意義,而我發自生命深處,追尋意義的呼喊所謂何來?所以生命理當是具有永恆性的。弗蘭克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卻不在於我們想要什麼成為什麼;而是在於我們應該要成為什麼!這對我而言是生命意義的理解上的一種「哥白尼式的轉向」,《活出意義來》這一本書之於我也像「蝴蝶效應」一般,向我的生命不斷擴散、發酵,力道持續在增強之中。

 

不斷的向生命提問,不斷的在面對困頓之餘,向生命呼喊,並且堅持下去。就像孔子告訴子路的:「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問題出在面對挫折與困境時,如何可以去「固守」?這背後便是「生命的意義」。所以我很認同透過存在的挫折,體現生命的意義,這也與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相類,或者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吧!

 

生命中的許多衝突未必就是負面的,如果能夠透過衝突去發現存在的價值,便可以提升自我的靈性,找到生命的意義。換言之,現實生活的衝突總是落在個別的事情上面,如果我們能夠發現其中的關鍵在於人性,開始擺脫事物的困擾,便能逐漸探索到靈性的層面,找到存在的意義。所以,接受自己生活中的衝突與緊張,面對現實上的種種問題,從「是什麼」提升至「應該成為什麼」,生命的動力由此而生。因為一般而言,人們在面對壓力的態度總是認為它是負面的,以至於失去了提升生命的動力,而我們真正要面對的不是壓力,是突破壓力之後的成長。

 

可是我們失落太多也太久了,所以當我們面對現實的壓力時,考量的不再是道德上的是非善惡,取而代之的是利益多寡、權力高低,就樣孔子所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一般小民所思考的就是金錢財貨優先,名聲權位優先;唯有君子,得其存在之意義,明其生命之價值。儒家講的:「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懂得反向思考,總能更加的擴大生命的格局,就像弗蘭克所說:「人不應該去問他的生命意義是什麼?」、「每一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這樣的途徑對我們而言真是太重要了,我們的年輕人不想工作,缺乏創造力,找不到生活的重心,找不到生命的價值,當然更不能受苦。於是生活只有失落,只有不斷的疑惑,終於生活陷入迷惘,生命因此更加失落。我們的社會缺乏愛,我們的教育缺乏教給孩子愛的能力。以高中生的教育為例,老師從一開始就訂出進度、然後上課、板書、教學、考試、處罰、背誦、約談、成績、作業……。然而沒有真心付出愛,就感動不出更多的愛。沒有教給孩子愛,所有的一切都將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對人性而言,從有限走向無限,從軀體走向靈性,就是一條從苦難走向超越之路。對人性而言,死亡所宣示出來的如果只是困在軀體之中的有限生命,那麼這樣的生命與宇宙之間的任何一種無生命的東西毫無分別,都只是某一個長度的週期表現罷了。所以,如果我們具有建構價值的能力,我們具有靈性昇華的特質,那麼不斷的突破有限生命、不斷的接受苦難的考驗,對人性而言毋寧具有非凡的意義。這不僅是對個人如此,更引領著無數的心靈,創造出生命的無限價值。「人所要求的是,要去忍受自身無能力以理性抓住生命的絕對意義。」確實,當我們對生命缺乏一種敬畏之心的時候,許多深刻的事情就被看的太輕易,許多重要的事情就會被狂妄地對待,不夠謙卑的結果就是錯估人性的價值,錯失永恆的生命。從這樣的觀點來看,生命究竟是短暫或永恆、是悲觀或樂觀、是消極以對或積極努力……,關鍵在於我們的態度!面對困境的態度、面對無常的態度、面對生命短暫的態度!然而,生命畢竟是弔詭的,就是因為如此,生命充滿豐富的意義。就如佛教的釋尊,要解決在菩提樹下所證悟的生命之苦,唯一的方法是「面對」,換言之,佛陀所說的「滅苦」其實就是吃苦,脫離苦如果不能在承擔苦的過程中脫離,那麼這樣的離苦只是逃避,並不能超越而得樂。

 

回到老師的角色來反省,那麼真正的教育便應當是讓我們的孩子學會「自我決定」,學會面對生命的苦難,學會不斷的生活中超越自我。而所謂「人性的尊嚴」,這更是所有與人有關的一切工作之最高信仰,並且這「人性的尊嚴」不僅是個人的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性。作為一個教師,我常常在反省的問題是:什麼是教育?如何讓教育有意義?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教育如何可能?透過現在的「知識教學」,有可能嗎?面對學生,我是在教育一個人,還是在教一個學會各種技能卻逐漸迷失人性的動物?我是在教給孩子認識生命的能力,還是讓他們學會努力的尋找各種面具遮掩不真實的言行?

 

這本書讓我瞭解到超越「知識教學」,不以利益而以是非作為生命的方向舵,不以物性而以善性為生命的定盤針,是一個老師的責任。這一本短小雋永的深刻著作,讓我更加確定:人性就是人性,無分東西方;人性就是人性,無分基督與佛陀;人性就是人性,超越相對的是非善惡,純然至善的人性,只待我們去面對、去決定、去擴充、去實現。

 

西弗斯的神話

他比他的石頭更堅強

  文/卡謬譯者/陳鼓應




神祇們處罰薛西弗斯,叫他不停地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去,由於它本身的重量,巨石又從山頂上滾下來。他們是有一些理由認為沒有更可怕的處罰比過從事徒勞無功和毫無希望的工作。

假使我們相信荷馬,薛西弗斯就是一個最聰明和最謹慎的凡人了。然而,根據另一個傳說,他卻喜歡幹強盜這一行業。我認為這並沒有什麼矛盾。意見的分歧則在於他為什麼被罰在冥間做這種徒勞無功的工作。先是,他冒犯了神祇,他偷去了他們的秘密。河神伊索柏斯的女兒愛琴娜被天神邱必得擄去了,她的父親焦急萬分,他就把這事向薛西弗斯訴說。薛西弗斯知道內情,願意說出愛琴娜失蹤的真實情形,但是,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請求伊索柏斯給柯林斯城堡一個水源。他寧願取水的恩惠而不要天上的雷霆。因此,他就在下界受罰。荷馬說薛西弗斯曾用鐵鍊鎖住了死神,冥王普羅圖無法忍受他王國中這種寂寞的景象,他就派戰神去把死神從她征服者的手中解救出來。

又據說,薛西弗斯行將斷氣的時候,他輕率地去考驗他妻子的愛情。他叫她把他的屍體拋棄在公共廣場的中央。薛西弗斯在冥間醒來,他對如此不合人情的順從感到非常的懊惱。於是,他在獲得了普羅圖的允許之後,就回到人間來懲罰他的妻子。但是當他重新見到這地面的景色,享用了水和陽光,溫暖的石頭和海洋,他就不願再回到冥府的陰暗裡去。冥王的召喚,憤怒的警告都歸於無效。面對著海灣的曲線,閃爍的海洋和微笑的大地,他又活過了幾年。神祇們不得不予以處罰。使神麥丘利來了,抓住這膽大妄為者的衣領,攫去他的歡樂,強迫他回到下界,那裡他的石頭已經給準備妥當了。

你已經領會出薛西弗斯是一個荒謬的人物。他確實是個荒謬的英雄,他的熱情之多一如他的苦離之大。他對神祇的輕視,對死亡的憎惡,以及對生命的熱愛,使他贏得這種不可言喻的處罰:他必須拼命做一件無所成就的事情。這就是對人世熱愛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我們沒有聽到薛西弗斯去下界的情形。神話就是靠想像來賦與生命的。至於這個神話,我們只能看到一個人使盡全力推動著石頭,把它推上一個斜坡,我們看見扭曲了的臉,緊貼著石頭的面頰,肩膀頂著全是泥巴的石頭,插入石頭下面的腳,張開的臂,沾著塵土的手。在他那用無天際的空間和無深度的時間來衡量那漫長而辛勞的盡頭,目的地才算是到達了。然後,薛西弗斯眼看著那塊巨石於頃刻之間又向山下滾去,他又得再從山下把它推上山頂去,他又回到了山下。

於是他回來,他停頓的那一刻,使我發生了興趣。緊貼著石頭的那張臉已經變成了一塊石頭!我看著他踏著沉重而勻整的步伐走向永遠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的磨難。供他喘息的這一刻,就像他的苦難一樣確定地會回來,這是他具有意識的一刻。在他每一次從山頂上下來,漸漸地走向神祇的住所,他勝過了他的命運。他比他的石頭更為堅強。

如果這個神話是悲劇性的,只因為它的英雄是具有意識的。的確,如果他每跨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在鼓勵他,那麼他的苦刑又算得了甚麼呢?今天的工人,在他的一生中,每日都做者同樣的工作,這種命運也是同樣的荒謬的。但是只有當它偶然成為一種意識的行為時,它才具有悲劇的性質。薛西弗斯是神祇的賤民,沒有權力,卻有反叛性格,他十分了解他那悲慘的境況:當他下山的時刻他就思索著這種境況。這種清明的心智構成了他的痛苦,同時也使他贏得了勝利。沒有什麼命運能不被輕蔑所克服。如果薛西弗斯下山有時會感到悲傷,但他也能感到快樂。這樣說並不算過分。我再一次想像薛西弗斯從山上下來,走向他的巨石,他的悲愁正在開始。當世間的情景深深地留在記憶中,當幸福的召喚頻頻不斷,這時,憂愁的情緒自心中湧起:這就是巨石的勝利,這就是巨石本身了。無邊的悲苦;沉重得無法忍受。這就是我們的蒙難之夜。但是一旦認清楚之後,沉重的真象就消失了。所以,奧狄柏斯(Oedipus)毫無所覺地服從命運。但是當他自覺的剎那,他的悲劇就開始了。他眼睛瞎了,心意恢懶,這時他發現唯一使他和這世界還有所聯繫的是一雙少女冰冷的手。於是他驚人的宣稱:「不管這麼多的磨難,我的晚年和我崇高的靈魂,使我得到一個結論:一切都很好。」索福克利斯的奧狄柏斯和陀斯妥也夫斯基的克里洛夫(Kirilov),提出了荒謬的制勝方法。古代的智慧肯定了現代的英雄思想。 一個人不會發現了這種荒謬的情況而不去寫一部尋求快樂的手冊。「什麼!由這樣狹窄的途徑-?」然而,世界只有一個。快樂和荒謬是同屬大地的兩個兒子。他們是不可分的。如果說快樂必然由荒謬的發現而產生,則是錯誤的。荒謬的感覺也能因快樂而產生。「我的結論是一切都很好。」奧狄柏斯說,這個宣說是神聖的。它的聲音在人的狂野和受限制的宇宙中回響著。它告訴我們,我們並不會走上絕境。它把神祇趕出了這個世界。它使命運成為人的事務,必須由人自己來解決。薛西弗斯所有沉默的歡樂都在這裡。他的命運屬於他,他的巨石也歸於他。此外,當荒謬的人體味了他的苦難時,他會使得一切偶像都沉默下來。宇宙突然恢復了它的沉靜,大地上無數詫異的小小的聲音就會升起。無意識的,秘密的呼喚,從所有的臉上發出邀請,這些都是勝利的必然的回轉和必須付的代價。沒有太陽就沒有陰影,而且有其必要去認識夜晚。當荒謬的人肯定時,他的努力就永不停止了。如果有個人的命運,就沒有更高一層的命運,或者只有一個他認作不可避免和應予輕蔑的命運。關於其餘的一切,他知道自己是他生命的主宰。當人在回顧他一生中那微妙的瞬間,薛西弗斯從山上走向他的巨石,在這微少的樞軸上,他想著一連串不相關連的行為,它們由他構成,成為他的命運,在他記憶的眼中結合,不久就由他的死亡加以封鎖。因此,凡是相信人的一切事故都是屬於人的本身,一個瞎子很想看得見,他知道黑夜是沒有完結的時候,他還是繼績努力。巨石還在滾動。我讓薛西弗斯留在山下!一個人永遠會一再發現他的重負。但薛西弗斯揭示了更崇高的真誠,這真誠舉起了巨石而否定了神祇。他也下結論說一切都很好。此後,這沒有主宰的宇宙,在他看來,既非無益的,也不是徒勞的。這石頭的每一顆原子,在這充滿了夜色山上的每一片礦石,它的本身就形成一個世界。掙扎著上山的努力已足以充實人們的心靈。人們必須想像薛西弗斯是快樂的。